产品图片 产品图片
案例概要
任务编号https://item.zaogai.com/item/8615157.html
附件链接附件下载
产品ID金融产品定制化
交付团队ID林老师团队
交付截图
案例预览
客户需求及交付后评价
一、客户概述​ 在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民营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制约其发展。众多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虽拥有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却因传统金融体系的限制,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以鸿达集团为例,作为一家融合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生物医药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其技术实力雄厚。公司持有指纹锁、人像识别采集仪、带有指纹识别装置的箱包,以及公安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等众多高科技专利产品和技术。然而,在传统金融信贷体系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困境。由于缺乏固定资产作为实物抵押,其拥有的大量技术专利无法被银行认定为有效抵押物。这使得鸿达集团在与多家银行和担保公司沟通融资事宜时,屡屡碰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建的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研发项目,因资金短缺而濒临停滞,急需创新性的融资解决方案来打破僵局。
案例描述
二、案例描述​ (一)定制化融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创新信用结构搭建​ 面对鸿达集团这类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吉林省国开行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在为鸿达集团设计融资方案时,首先在信用结构搭建上进行大胆创新。以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为本项目贷款提供质押担保,同时借款人子公司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四指指纹图像采集发明专利为本项目贷款提供质押担保,并且还辅以一些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担保。这种创新性的担保组合模式,充分挖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将企业的高科技专利和股权纳入可担保范围,有效破解了当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为高科技民营企业融资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精准选择贷款品种​ 鉴于鸿达药业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研发项目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类项目的特性,其研发周期长,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资金收益。省国开行信贷工作人员为了能精准匹配项目需求,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进行调研,广泛收集该行业生产和市场情况信息,并邀请外聘专家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考量,决定采用国开行 “研发项目贷款” 这一特殊贷款品种为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该贷款品种具有宽限期长达 4 年的显著优势,能够极大地缓解企业在研发阶段的资金压力,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确保项目在资金支持下能够稳步开展研发工作,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滞。​ 优化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 为进一步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国开行在项目评审阶段就进行了精心设计。建立了完善的项目跟踪机制,实时监控项目进展情况,确保贷款资金的使用与项目规划和企业实际需求高度契合。同时,采用分批分阶段发放贷款的方式,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合理安排资金投放。例如,在项目研发初期,重点保障研发设备购置、科研人员薪酬等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随着项目的推进,根据临床试验、生产准备等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资金发放额度和节奏,避免了资金的闲置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了资金与项目的精准对接,以最合理的资金配置助力企业项目发展。​ (二)以 “批发模式” 开展零售业务的创新实践​ 万民创业小额贷款模式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对金融创新作出明确部署。吉林省国开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支持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建设、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万民创业小额贷款模式便是其成功的创新实践典范。​ 以辽源东北袜业园为例,该园区是辽源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拥有袜业企业 600 多户,占全市民营企业的 12%,直接、间接拉动城乡劳动力就业 4 万人,占全市民营企业的 15%。省国开行推出的万民创业小额贷款模式,为园区内众多创业者实现梦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模式在结构设计和风险保障方面极具创新性,采用 “融资平台 + 协会 + 园区 + 三级风险分担机制 + 贴息激励机制 + 止损机制” 的组合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将政府组织优势、开行融资优势、担保增信优势与群众融资民主优势有机结合,以批发方式解决零售问题,用标准化模式满足共性需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模式展现出诸多显著优势。手续简便,创业者无需繁琐的申请流程,大大缩短了贷款申请时间;贷款金额较高,最高可达 100 万元,能够满足创业者在项目启动和初期运营阶段的较大资金需求;贷款期限灵活,为 1 至 3 年,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创业者还款能力进行合理选择;贷款用途广泛,能很好地适应创业者 “短、小、急、频” 的用款特点。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东北袜业园区实现了创业当老板的梦想,有力促进了园区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截至目前,省国开行 “万民创业小额贷款” 已覆盖吉林省 32 个市县,占全省全部县区的 80%,省财政贴息由每年 1000 万元增加到 2000 万元,累计本息回收率达到 100%,充分证明了该模式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风险控制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持续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吉林省国开行在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持续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2009 年,该行探索推出中小企业贷款 “抚松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因抵押手续不全、抵押资产不足或无抵押资产导致的融资难题,通过创新信用评估和风险分担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融资解决方案。该模式已成功复制到白山地区的江源区、长春地区的德惠市、通化地区的梅河口市等多个地区,帮助更多中小企业突破了融资困境,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2010 年,省国开行与各地市住房保障部门合作开展 “储煤贷款” 业务。通过这一业务,累计发放贷款 52150 万元,确保了 4000 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用煤储备,使 43 万热户、130 万人受益。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民生供暖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了煤炭行业与供暖行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011 年,省国开行建立 “共同借款人” 统贷模式。该模式通过整合多个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由一个或多个共同借款人作为代表申请贷款,减少了信贷审批环节,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众多小微企业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得融资,加速企业的发展进程。​ 2012 年,省国开行与长春市工信局、长春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瀚华担保公司合作开展 “无抵押模式贷款”。该模式打破了传统贷款对抵押物的依赖,通过引入多方担保和信用评估机制,已累计发放 3000 万元贷款,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无抵押融资的瓶颈问题,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具有发展潜力但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获得了融资机会,得以在市场中发展壮大。​ 通过这一系列持续的融资模式创新,吉林省国开行充分发挥了自身在运作机制、利率、期限、规模保障等方面不同于其他银行的优势,通过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不断提高贷款审批速度,切实满足了全省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做到应贷尽贷。一个个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金融创新产品,犹如一把把钥匙,为一大批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打开了快速发展的大门。未来,省国开行将继续深化创新,以开发银行中小企业统贷模式为核心,加强社会化风险分担机制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与联合监督机制建设,根据吉林省中小企业的特征和开行自身特点,不断创新业务品牌,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