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案例
交付截图

客户需求及交付后评价
一、客户概述
(一)行业与规模特征
选择 “内保外贷” 模式助力跨境并购的企业,行业分布广泛。其中,制造业企业较为突出,例如汽车制造企业期望通过并购获取海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从而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电子信息企业则瞄准海外优质品牌与市场渠道,意图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此外,能源资源类企业为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与价格优势,积极参与海外资源项目的并购;而新兴的科技服务企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为了获取前沿技术和研发团队,也频繁借助 “内保外贷” 开展跨境并购活动。这些企业规模不一,既有在国内行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也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它们通常在国内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与市场基础,但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资金瓶颈,需要借助外部融资来实现海外扩张战略。
(二)跨境并购需求动机
客户选择跨境并购的主要动机包括市场拓展、技术获取和资源整合。市场拓展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海外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利用被并购企业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品牌知名度,扩大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范围。例如,一些服装纺织企业通过并购欧美地区的品牌企业,成功打开当地市场,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在技术获取上,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如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企业通过并购海外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能够缩短自身技术研发周期,快速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动机则体现在能源资源类企业,通过并购海外资源企业,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
(三)财务与信用状况
这类客户在国内通常具有较好的财务基础,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经营现金流较为稳定。然而,跨境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远远超出企业自身的资金储备,单纯依靠自有资金难以完成并购交易。在信用方面,企业在国内金融市场积累了一定的良好信用记录,与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在国际金融市场,由于缺乏足够的业务往来和信用评级,企业难以直接从境外金融机构获得大额、低成本的融资支持。这就促使企业寻求通过 “内保外贷” 这种借助国内银行信用担保的方式,来解决境外融资难题。
案例描述
二、案例描述
(一)企业基本情况
案例中的 A 企业是一家在国内颇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成立于 1995 年,总部位于国内某汽车产业集聚地。经过多年发展,A 企业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产品涵盖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与国内多家主流汽车整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凭借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A 企业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声誉。但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A 企业意识到自身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研发、新能源电池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为了提升自身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力,A 企业决定通过跨境并购的方式,获取海外先进技术和研发团队,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
(二)融资困境分析
资金缺口巨大:A 企业计划收购的目标企业是一家位于欧洲的知名汽车零部件研发企业 B 公司,B 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和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此次并购交易金额高达 10 亿欧元,A 企业自身可动用的资金仅为 3 亿欧元,资金缺口达 7 亿欧元之巨。
境外融资困难:由于 A 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相对有限,与欧洲当地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较少,信用评级不高。欧洲当地银行对 A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模式和市场前景缺乏足够了解,因此在 A 企业寻求境外融资时,银行出于风险考量,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融资条件,如要求高额抵押物、提供复杂的担保结构以及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这使得 A 企业通过境外金融机构直接融资的难度极大。
国内融资限制:虽然 A 企业在国内与多家银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但国内银行对于跨境并购融资业务较为谨慎。一方面,跨境并购涉及复杂的法律、政治、市场等风险因素,银行难以全面评估风险;另一方面,国内银行的外汇资金规模有限,对于大额跨境并购贷款的审批流程繁琐且额度受限,无法满足 A 企业的全部融资需求。
(三)内保外贷实施过程
寻求内保外贷方案:面对融资困境,A 企业在咨询专业金融顾问后,决定采用 “内保外贷” 模式解决资金问题。A 企业向国内长期合作的银行 C 提出了内保外贷业务申请。银行 C 在接到申请后,立即组织专业团队对 A 企业的资质、并购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风险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团队详细审查了 A 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业绩、行业地位、发展战略等信息,并对并购目标企业 B 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前景、资产负债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过综合评估,银行 C 认为 A 企业具备较强的还款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且此次跨境并购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和潜在收益,决定为 A 企业提供内保外贷服务。
担保环节落实:银行 C 与 A 企业签订了担保合同,明确了担保金额、期限、费率等关键条款。根据合同约定,银行 C 将向境外合作银行 D 出具不可撤销的保函,为 A 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 E 提供担保,担保金额为 7 亿欧元,担保期限为 7 年。在出具保函前,银行 C 对 A 企业的担保资金来源进行了严格审查,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合规。同时,要求 A 企业提供一系列反担保措施,包括质押境内优质资产,如部分厂房、土地使用权以及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股权;提供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由 A 企业的母公司以及国内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共同作为保证人,进一步降低银行 C 的担保风险。
境外融资达成:境外合作银行 D 在收到银行 C 出具的保函后,对保函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 A 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核实。通过与银行 C 的沟通协作,以及对 A 企业提供的各类资料分析,境外银行 D 认为在银行 C 的担保下,风险可控。于是,境外银行 D 与 A 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 E 签订了贷款合同,按照约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子公司 E 发放了 7 亿欧元的贷款。贷款资金专项用于收购 B 公司的股权。
并购交易完成:子公司 E 在获得境外银行 D 的贷款后,按照并购协议的约定,顺利向 B 公司的股东支付了股权转让款,成功完成了对 B 公司的收购。收购完成后,A 企业迅速启动对 B 公司的整合工作,将 B 公司的先进技术与自身的生产制造能力相结合,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同时,借助 B 公司的国际市场渠道,拓展海外业务,提升企业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融资成效与企业发展
技术提升与产品升级:通过并购 B 公司,A 企业成功获取了自动驾驶技术和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和生产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满足了市场对高端汽车零部件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
市场拓展与业务增长:借助 B 公司在欧洲及全球其他地区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A 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销售额实现了大幅增长。在并购后的一年内,A 企业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50%,国际市场份额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有效传播,吸引了更多国际汽车整车制造商的合作意向,为企业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务状况改善:虽然 A 企业承担了一定的贷款本息偿还压力,但通过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和业务增长,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新产品的推出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使得企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利润水平大幅提高。在扣除贷款利息等成本后,企业的净利润仍实现了稳步增长,财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企业的资产规模也随着并购的完成而进一步扩大,资产结构更加优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